李昂视界:《小武》拍摄于1998年,因在国际电影节上获得许多奖项,并且由法国的《电影手册》大篇幅的评论,而获得国内知识界的重视,是为第六代导演发轫代表作,青年影迷心中的经典。这部影片既适合于独自欣赏,也适合于众乐乐,并且它对带有各种情绪的观者,能够起到不同的调节“功效”。如果有人告诉你“人人都会喜欢看《小武》”——那是扯淡。偏好看惊险枪战、动作片或者浪漫爱情片的朋友,请绕道,这片子多半不会对你的口味;若你喜好欣赏文艺片,乐于探索人性深度,敬请观赏。本片特别推荐给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生人。
观赏指数:★★★★
收藏指数:★★★★☆
《小武》:手艺人最后的浪漫
文:卫西谛
当年了解到这部电影,大概是《读书》或《书城》两本属于知识界的刊物,而不是电影界的刊物。由此可见,《小武》当时对于电影界属于“地下电影”,不见诸于电影院、正规音像出版物、电影杂志,甚至也没有电影制片厂的厂标、和政府部门的许可证。看到《小武》,是在一所大学简陋的教室里,介质是录相带,投影成模糊的影像,空荡荡的环境音飘荡在空荡荡的大教室里,这倒符合观看这部粗糙电影的“意境”。两年后我又在一个寒冷的露天电影院,观看了《站台》的放映,由导演本人同声传译,将山西话译成普通话,现在想来,这也同样符合那部描写年轻游历生活的影片的“意境”。又两年后,影迷得以用DVD在家庭影院里独自欣赏《任逍遥》,这位导演“故乡三部曲”的最后一部。再之后,我们竟然可以在电影院里“公开”观看他的《世界》与《三峡好人》了。“地下电影”这一景象渐成过去,时间上并不遥远,甚至依然可见残垣断壁,就像《小武》中不断被拆、迁的汾阳,但在思想上、记忆里,似乎那种制作方式、观看方式已经非常遥远了,就要不再被人提及了。
之所以要谈“片外话”,是因为90年代末的青年影迷,对《小武》有着一种特别的情愫。影片记录一个环境巨变的同时、失落传统情感的时代,它本身也成为那个时代的记念物。导演贾樟柯在2006年获得威尼斯电影节的金狮奖,算修成正果,但在我看来《小武》依然是他最值得怀念的作品。据说这部影片原先的剧本叫做《靳小勇的哥们、胡梅梅的靠山、梁才有的儿子:小武》,后来为了方便发行,改为《小武》。从原剧本的名字,大概勾勒出这个主人公的社会关系来,同时也勾勒出整部电影的大致结构:友情、爱情、亲情。小武是贾樟柯老家山西汾阳的小偷,一个传统手艺人,在社会体制变革中面临传统道德的困惑。他的朋友靳小勇从小偷已经发达成为走私香烟的大款,受到整个县城的尊敬,为此疏远了小武,连结婚也不通知他,让守着旧日情谊的小武受到了伤害。影片最浪漫的部分是小武和歌厅小姐胡梅梅的段落,散发着抒情的爱的味道,但最后梅梅跟了外地生意人不辞而别。最后一部分,小武回家躲避严打,和父母发生争执之后,当他重新上街作案,被公安抓获。“金钱”是这三个段落的主线,也可以视作冲突的根源。
《小武》是一部中国式的低成本影片,它的前期拍摄费用仅仅相当于美国式的低成本电影《七宗罪》做片头的费用,20万人民币,拍摄周期是21天,演员全部是非职业的,用16毫米胶片拍摄。粗糙、甚至简陋,是这部电影的活力和生动所在。虽然这部电影在当年看上去是现实主义的,敏锐而坦诚的记录了变迁中的中国、真实的中国(贾樟柯称北京和上海是“盆景中国”),但我现在重头再看时,发现这部电影又是那么的浪漫,且弥漫着伤感的气息。这来自于小武作为小偷的理想化的、传统职业道德,使得他于生活、于爱情都缺乏真正的行动能力。曾有人问贾樟柯,选择一个“小偷”作为主角,是否违背了拍摄一个普通人的本意,因为他最初的构思是一个裁缝或铁匠。而贾樟柯认为所谓的普遍性不应该是指职业,而是人性。而事实上,这个灵感乍现后的选择,使得主角与社会的冲突变得更为剧烈,同时更为耐人寻味。时至今日,《小武》中记录的那个行将过去的年代,已经彻底过去了,小偷还存在、暴发户也还存在,但都已经转换成一种规模化的、高级别的、更无人情味的型态了。站在当下,回看《小武》,所以我说它还是浪漫的,它记录的时代、以及它的表现方式都算是浪漫的。
自然,我觉得这部影片忧伤的气息“弥漫”,多半是因为它出色的录音,或者说混音的策略。大量的看似与剧情无关的环境音充满整部电影,卡车、自行车、摩托车形成了一种县城特有的噪音感觉。然后是《心雨》《爱江山更爱美人》《霸王别姬》《大花轿》等等流行歌曲和卡拉OK声,这一运用最大众的流行歌曲的策略一直延续到《三峡好人》,庸俗的、走音的、自足的歌声,既还原了生活的质感,也表明人们是如何陶醉在虚幻又低级的浪漫情调、英雄主义、帝王情怀之中,而小武显然与之有些格格不入,只有在空无一人的澡堂里,全身赤裸时才敢唱上一段。最后,影片中还有大段录相厅传来的香港电影的对话与插曲,比如《喋血双雄》,这最能钩起70年代出生者的记忆(贾樟柯生于1970年),出现这样的画外音时,影片总是出现最悠闲的时光,比如小武顺手拿过路小贩三轮车上的水果一段,尤为精彩,气息悠长。
贾樟柯对《小武》有如下的阐述,应该是概括了他对整部作品的用意:“摄影机面对物质却审视精神。在人物休止的交谈、乏味的歌唱、机械的舞蹈背后,我们发现激情只能短暂存在,良心成了偶然的现象。这是一部关于现实的焦灼的电影,一些美好的东西正在从我们的生活迅速消失。我们面对坍塌身处困境,生命再次变得孤独从而显得高贵。”作为旁观者,除了透过影像达到的思考层面之外,我也喜欢作为纯粹表面的画面与音响,喜欢作为纯粹表面的游游荡荡的生活状态。当然,这种状态在这部电影里,因为违背国家法律与社会规范,而被终结了。
影片的出色结尾是:善良的老公安带着被手铐拷着的小武上街,因要办事临时将他铐在电线杆上,引来过路群众的围观——这时,原本对准小武的摄影机镜头,突然掉转过来,对准了围观者。此时,这个即兴的镜头,打破了观看者与被看者的界限。那些围观的人们有些尴尬地走开了,有些直接看着镜头,有些不知所措。而观看这部电影的观众呢?从窥视小武的生活世界的人,似乎变成了小武本人。这种突然的转化,显得如此尖锐,打破了那些唱卡拉OK的自足者、作发财梦的淘金者的梦幻,甚至某种程度上打破我对这部电影浪漫化想象。这个结尾提醒我们:身处何种时代和社会环境中,谁也无法置身事外。
链结:可以看得到的贾樟柯作品
1.《小山回家》(短片,1995)
2.《小武》(长片,1998)
3.《站台》(长片,2000)
4.《公共场所》(记录片,2001)
5.《任逍遥》(长片,2002)
6.《世界》(长片,2005)
7.《三峡好人》(长片,2006)
8.《东》(记录片,2006)
1 条评论:
不每個條件 可用吃東西 空間換取時間
http://www.blogger.com/profile-find.g?t=l&loc0=TW
瀏覽"簡介"
地點包括 "台灣" 的 Blogger。
http://www.blogger.com/profile-find.g?t=l&loc0=CN
瀏覽簡介
地點包括 中國 的 Blogger。
http://www.blogger.com/next-blog?navBar=true&blogID=4996114541351894451
http://www.ytower.com.tw/ 全球華文最強食譜服務網站 仍吃素
我是 不是我 的我
# 留言人: 葉瑋庭只當台灣人
# 主題:必定只想在台灣剃度出家
# 留言時間:2010-04-08 16:19:01
# 留言內容:阿彌陀佛 無相佈施
不要吃五辛(葷菜,在古代宗教指的是一些食用後會影響性情、慾望的植
物,主要有五種葷菜,合稱五葷,佛家與道家所指有異。
近代則訛稱含有動物性成分的餐飲食物為「葷菜」,事實上這在古代是稱
之為腥。所謂「葷腥」即這兩類的合稱。 葷菜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重定向自五辛) 佛家五葷
在佛家另稱為五辛,五種辛味之菜。根據《楞嚴經》記載,佛家五葷為大
蒜、小蒜、興渠、慈蔥、茖蔥;五葷生啖增恚,使人易怒;熟食發淫,令
人多慾。[1]
《本草備要》註解云:「慈蔥,冬蔥也;茖蔥,山蔥也;興渠,西域菜,云
即中國之荽。」
興渠另說為洋蔥。) 肉 蛋 奶?!
念楞嚴經 *∞窮盡相關 消去無關 證據 時效 念阿彌陀佛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我想製造自己的行為反作用力
不婚 不生子女 生生世世不當老師
log 二0.3010 三0.47710.48 五0.6990 七0.8451 .85
root 二1.414 1.41 三1.732 1.73五 2.236 2.24七 2.646
=>十3.16 π∈Q' 一點八1.34
#
0001 國立臺灣大學 中國文學系 1第一類組 2003129鄭心如 2003307邱亭毓 2003903張維珊 2011622...
... 鄒雅如 2033922鍾依恬 2033941李淑楨 2034010江翊君 2034812李薇薇 2035325瞿惠遠 2035628鄭資穎 2035725顏雅玲 2036140鄭宜欣 2036210闕蓁儀 2036523黃立慧 2036940邱光月 2037211吳芝穎 ...
www.ncu.edu.tw/~center25/87union/fa01.txt - 751k - 更多此站結果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