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吃泰国菜、越南菜还是挺时尚的事情,就像去西藏高原走走,去云南少数民族地区走走一样都挺时尚的。中国人也能够享受一种多元文化的包容和接纳了,虽然我们的街头的黑人朋友还是很少,但是嘻哈音乐和街舞者的身影至少不断地进入我们的生活。台湾学者赵刚先生说分析过一则NIKE的广告,说这个品牌完全忽略了美国黑人生活的困境,而只把红砖颓墙的黑人区中,黄昏下在嬉闹打球的黑人孩子当场一种风情来呈现。多元文化主义在大多的时候,正式这样在极度抹杀全球社会在深度上差异,而只呈现平面上的多元,而且这是一个强势者总是面带微笑地说,“你看我们接纳你了,我们是多元的,是平等的。”
多元文化主义在很多方面就是资本全球化的一种行销方法,总有些人多广告和行销策略特别敏锐,这些人如果在广告业肯定成为策划界的大拿,可惜这些人却非要和资本的牟利欲望唱对台戏,做一些拆穿的事情。齐泽克就是这样的一位代表性的人物,这位学者被认为是当代的犬儒主义者,这个比喻也揭穿了一个秘密——犬儒主义者实际上是过度清醒的人。
齐泽克这个人的思想中的德国哲学传统(马克思的,或者非马克思的)和法国后结构主义传统(拉康的)的相互渗透,更为清晰地向我们呈现了西方当代思想的某种发生状况,而且这种状况诞生在斯洛文尼亚的这个空间,在欧洲版图的地缘上无疑具有“第三世界的性质”,同时又有作为一个前社会主义国家的历史因缘,这种组合对中国当代学人去接引、理解、转化西方当代思想的资源,以及使用这种思想资源去形成真正的问题意识都有特别的意味。这本《与齐泽克对话》就更为亲切的(因其对话体和口语形成的通俗性),这本书不仅可以作为齐泽克思想的导读,也可以作为某种西方思想史的导读。
齐泽克思想的魔力的特征,在这本书的引言里的一个精彩的比喻非常贴切地表达出来了,“他(齐泽克)的哲学思想就像是一种计算机病毒,目的就是要摧毁全球自由资本主义那种赖以生存的、表面看上去很舒适、温暖的母体。”所以,如何面对齐泽克对自由资本主义的幻象和误认(一种他经常喜欢提及的拉康式的真理与误认的亲缘关系)的揭示上,每每精彩纷呈,比如西方学者宣称工人阶级的消失的时候,他就把目光聚焦在第三世界的生产线上的工人,提醒我们在高歌全球化的时候,也必须在全球视野中窥见阶级图景。
全球化和多元文化主义无疑是自由资本主义特别政治正确的两个概念,而且这两个异常正义的概念成为遮羞的铁幕。在这本对话录中,齐泽克再次举出一个著名的例子:在印度发起了一场反对麦当劳公司食品制作的广泛运动,并且相当受人欢迎。麦当劳一直从欧洲进口一种法国油炸土豆,这种土豆是用牛油炸的。于是,这就引起了印度的宗教问题,因为在印度,牛被看作是神圣的。麦当劳认可了这些抗议,许诺不再使用牛油。齐泽克分析印度麦当劳的例子时,对他那些拥护多元文化主义的朋友为此胜利的欢呼表示了异议。我们暂且不议论齐泽克认为我们依然有对每种文化应该可以持有批评的权利,只谈齐泽克认为全球麦当劳化的根本原因在于:“尊重他人宗教信仰相对来说还是表面现象;根本的问题不是用不用牛油的问题,而是全球化的这种经济模式毁坏了印度的国家资源,破坏了农业和自给自足的传统。”
这个事情,让我联想到中国肯德基铺天盖地的广告说自己多么注意营养均衡,结束语也是要融入中国的生活。广告的故事是让一位奶奶级的中国女人告诉一位妈妈级的中国女人,吃饭要什么都吃,这样营养才均衡,这种传承关系最后当然到了要面对小朋友的中国肯德基,中国肯德基的举动也和印度麦当劳可以理解为全球化和多元文化主义的“双赢”。但是,不幸地是再次作为“中国文化传统”的多元文化也只是作为行销策划而被考虑的,肯德基的工业食品制作方式无论如何进行荤素搭配都以及在根基之处动摇了中国饮食的美学趣味和内在的养生概念。
我在北京一间美资的大型超市里购物的时候,发现有机蔬菜的比例越来越大。这时齐泽克的议论就又突袭着我的脑袋,“尽管那些所谓的有机食品把自己描绘成是一种带有反对西方资本主义风味的东方智慧,但很明显,它们正在逐步把自己转变成了农业市场和生产的主要成分。”这又是齐泽克的一盆冷水。看到扎根世界各处的中国餐馆,我们一方面可以看出是文化的输出与交流,但是在另一方面,如果一个文化外部形态呈现和这个文化原有的生活方式和理念已经没有关联了,这是保留多元文化还只是仅仅把多元文化保留为各式无生长可能的盆景?丽江古城和江南小镇不已经成为盆景了吗?这种盆景还能够真正看作是文化的多元吗?
让我再次回到那间大型超市中,这时候一位购物者在选择有机萝卜,这时候选择萝卜的一个根本性原因是,在秋冬转换的时候,吃萝卜可以去火。我很喜欢“去火”这个原因,因为这个“理由”可以让我稍稍从齐泽克兜头的冷水中找到一丝温暖,这个理由的“东方智慧”传承到了西方资本主义的商业空间里,超市里的“去火”概念使得我们有理由相信文化的多元被没有那么容易被全球化抹平,当然齐泽克更愿意正视的文化的劣根性也没有那么容易被剔除。
忽然,超市的食品全部按中医药原理,温、热、冷、寒的分区摆放了,凡此种种,不知道我这一恍惚是噩梦还是无聊。
《与齐泽克对话》 【斯洛文尼亚】斯拉沃热·齐泽克 【英】格林·戴里 江苏人民出版社 2005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