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8月30日星期日

杜庆春讲”功夫“

和友人聊聊我对《功夫》的看法:
 对于《功夫》我不觉有什么厚重和余味。
我不喜欢武侠的动作片,其实连武侠小说也看不下去。(这部电影打戏远远超过文戏,呵呵,这点是比较极端的了,不仅是超过了好莱坞的叙事的基本分配原则,也超过了一本香港动作片的规定,肯定有人很喜欢。但是,这是香港进来电影的一种救市的极端方式,在《新警察故事》里面也是如此路线的,用过度投入的动作场面讲述一个非常无聊的故事。),也不喜欢过多的,而且没有统一美学精神的cg画面,或者说cg画面做得已经没有摄影美学的基本精神了,这也是香港电影的独特地方,他们的技术暴力的特征。这叫做以假卖假,这是很有趣的文化消费心态,从钢丝到cg都是满天乱飞。李安的《卧虎藏龙》好就好在让钢丝有了一种美学的气质。
  有点有意思,我看的时候最感兴趣的是这哥们对音乐的选取,呵呵,有很革命的样板的东西《英雄们渡过了大渡河》,还有《小刀会组曲》,应该还有从里查.斯特劳斯的《查拉斯图特拉如是说》化出来的东西,呵呵这种音乐其实是一个线上的东西,过度宏大叙事的革命浪漫主义,哈哈
这也是这部电影所谓厚重的东西,就是暴力美学皮肤下的小市民暴民美学的白日梦,和武侠精神还是差一些,假假地隐匿着,狠狠地幻想着
不过看起来还是比较好玩的,仅此而已
  补充说明,这部电影在如此比例的cg画面,居然没有统一的色彩的管理很难想象,这是香港电影的“加工工业精神后遗症”的又一表现。这部电影是没有色调的影片。但是太多灰色背景的“猪笼”,和1930年代-1940年代上海为背景设计的城市(这里的霓虹灯的夜景背景,我想到《攻壳2》),这两块空间的构成很有意识形态分析的意味,呵呵,猪笼镇的建筑正面里面的中央还有一颗五角星。
功夫很多镜头是糙而露怯的,只不过cg的比重太大,遮过去了。仔细看《功夫》的cg画面和非cg画面的衔接的那个镜头,就知道还是不精致。他用的摄影师本身不是一流的,也就上面说的cg画面也缺乏摄影美学的原因。这也反过来说明《卧虎藏龙》能拿奥斯卡最佳摄影的原因,奥斯卡是这个行业标准中很严谨的审查委员会。

  这部电影在泛东亚都会受欢迎,但是中国大陆的影迷给的评价肯定是最高,因为这个地区最压抑。

没有评论: